![](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受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储备等因素的制约,除了新加坡,我国相比东盟十国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资源优势,存在有国际间技术“势差”,决定了我国能够成为技术输出国面向东盟进行技术转移。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实施,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日益深化,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市场,其中包括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在内的贸易往来、直接投资和产业合作也快速发展,伴随着国际间适宜技术的转移与扩散,国际间的科技交流和技术转移也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农业交流和农产品贸易一直就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主要内容。新时期,农业发展仍然是东盟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东盟国家对解决饥饿和贫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与营养的愿望强烈,开展农业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诉求。
在第6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中,凤凰卫视龙行天下栏目对柬埔寨工业与手工业部副国务秘书邓西尼进行了专访,邓西尼表示希望加强与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
“中国与柬埔寨在各个部门都有合作,例如工业、食品技术、电子信息,但是最主要的是农业合作,中国可以有很好的经验支持柬埔寨的农业发展。”
——柬埔寨工业与手工业部副国务秘书 邓西尼
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广西与东盟的农业科技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十二五”期间,广西农科院获得国家科技部和广西科技厅的东盟国际合作项目共34项,其中与越南有关的项目20项。
吕荣华是广西农科院的研究员,也是2016年越南农业部专家荣誉奖章获得者。在过去的18年里,他参与并见证了中越农业合作的发展。
2000年,由中国科技部和越南科技环境部共同合作的“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在越南农业大学落地。吕荣华为赴越交流的首批专家之一,中国的农业专家带着中国优良的水稻和瓜菜品种在这个示范基地进行反复试种、筛选和改良。
中国的农业专家将中国先进成熟的农业技术、机械、人才、合作项目引进至越南,而如何将这些技术成果在越南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企业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的角色很重要。
“一般来说我们通过科研部门跟公司结合是最好的途径,育种我就专心做育种,经营就由另一个公司来经营,就不会产生冲突这样。”
——中国广西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 吕荣华
养殖业:技术转移带动商业发展
经历了40年左右的发展,中国饲料行业经历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行业扩张和整合多个阶段,从2012年起饲料产量已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饲料生产国。
对于刚刚开始规模化养殖的越南养殖业,一些养殖户使用饲料的意识并没有那么强。根据越南农业部的计划,越南将大力发展家畜业,2020年,家畜业将占农业的42%,每年增长8%。其中60%为猪肉,家禽为32%,牛肉4%。
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科技产品的大量应用,越南本土的家畜业发展迅速,市场急剧扩大,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饲料企业。
在越南、泰国、美国、法国等饲料行业巨头已抢占先机,如何打破原有的竞争格局成为中国饲料企业的首要任务。向养殖户传递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经验,成为来到越南的中国企业试图带动自己商业发展的选择。
“要真正把他的需求挖掘出来,还是要重视他的养殖技术水平要提高。养殖环节的改善,未来谁把这方面做的更完美,那么他的竞争力就更强。”
——越南海阳通威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仪
“对于我们投资企业来说,更加地了解东道国他的一些实际的诉求,既符合东道国的需要,也是我们企业的需要,所以说应该也是更好地解决了双方合作的需求。”
——中国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研究员 姜晔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技术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互补优势,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经贸的空间的扩大,也会为中国企业相带来更大的市场释放空间。